• 2023七星山會師
1
山域知識 > 獨處與自救

熱愛登山的朋友總是無法置外於美麗的山林,然而山對於輕視它的人是殘酷的!我想,
登山的最高境界在於能凡事防範於未然,而野外求生則是求取生存最後的手段。

意外如果無法完全避免,那我們應有接受意外的準備。 登山基本上就是以有限的裝備、
體力及無限的智慧與意志去接近大自然。雖然人類曾在野外生活過千萬年,但都市化
的結果,卻使我們覺得那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。當我們以文明之身再度進入荒野
時,便會莫名的產生一些不安的感覺,其實野外活動能力是我們潛能的一部分,而恐
懼只是由於生疏。
野外求生,顧名思義就是在要在荒山野外毫無外援的情形下求取生存,維持生命。
生存包含兩個最基本的層面:「精神的防禦」及「生理的維持」。而野外求生一般給
人的印象,大概都是要人赤手空拳的去鑽木取火、找水、找食物、蓋避難所...等侷限
於生理維持的層面。其實野外求生首先要克服的是心理的恐懼而不是生理的問題,也
就是要先強化精神的防禦力。
因為以一個正常人而言三天不喝水,七天不吃東西尚不至於對身體有太大的影響,而
精神一旦失控那再好的身體也無濟於事。 在精神防禦方面,由於現代人大都集中在都
市裡,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住久了,雖然會覺得擁擠鬱悶。但若讓您離群索居,相信您
也會很不習慣,尤其是讓您一個人待在遠離人煙的地方更是沒有安全感。
在較高級的童軍課程裡,到了訓練尾聲時,大都會要求學員在夜晚獨自一人在野外生
一堆火,然後思考一些問題,並渡過孤獨的一夜。這就是在訓練一個人獨處的能力;
強化其對黑夜、孤獨的精神防禦力。一個人孤單無援的迷失在野外時,如果沒有足夠
的精神防禦能力,那緊張、害怕將如影隨形。這時當事人如果不能很的快冷靜下來,
那通常無法採取一些比較有效的措施來做自我保護;另外緊張、害怕的心情也會加速
損耗身體的能量(大約會比平常增加10%),在這種狀況下要渡過這難關就倍加困難。
資料顯示一個未經野外求生訓練的人,在山上迷失無援的狀況下大都活不過第一晚,
能活過第一晚者大都能活過三天以上,此時他對黑夜的恐懼將大大降低,如果再加上
天氣良好大概可以撐過七天。要加強精神防禦力其實很簡單,只要想想您的血液裡仍
流著千萬年前祖先的基因,就知道您一定有這種能耐,只是您太久沒用不熟悉而己。
所以我們只要讓它習慣就好了,也就是找些時間獨自一人待在山裡習慣黑夜、習慣孤
獨,經過幾次獨處訓練後自然能強化您的精神防禦力;找回您曾經失去的能力。
要實施獨處訓練,地點的選擇很重要。初次實施時,通常是集合幾個人一起前往您們
熟悉的郊山。到了適當的地點後,人員依適當距離散開,然後個自去面對漫漫長夜,
萬一遭遇無法自行解決的困難時,可以就近呼叫同伴獲得支援。數次之後,應於類似
地點獨自嘗試幾次,我想這時您已累積不少經驗,可以應付大部分的狀況;更可以無
懼於黑夜中的孤獨。當然剛開始時您可以攜帶多一點裝,甚致帳棚、睡袋...等,不過
往後您必須漸漸減少攜行裝備,期能達到僅以少量之裝備來獲致足夠的安全。
在生理維持方面,個人以為要赤手空拳要去作野外求生這些事是相當困難的,而且在
某些環境下並不是單一的方法可以應付的。就算是以打獵為生的原住民,其野外求生
能力應該是不容置疑的,但他們上山時也都要帶著獵具、番刀、狗、鹽、塑膠布、米
及生火用具。
仔細想想,我們的登山活動本來就是一種有計畫性的野外活動,其裝備、知識與技術
無一不是為了能在野外生活、能在野外活動而準備。由「野外生活」過渡到「野外求
生」也只有一字之差而已,其所需之裝備與知識也大抵雷同,所以我們只要在心裡上、
裝備上及技能上稍為調整一下,應該就可以同時滿足「野外生活」與「野外求生」的
雙重需求。所以個人以為對於登山者而言,野外求生的定義應為以「最低限度的工具」
去延長生存的時間;並擴大獲救的機會。
至於什麼是「最低限度的工具」?這就因人而異了,但我想其上限應是以一個小背包
的容量為限,為什麼呢?因為不論攀登任何一種山岳;或從事任何一種野外活動,小
背包是不可或缺的攜行容器。所以我們希望作到以一個小背包的裝備在毫無外援之下
作野外求生、等待救援或自行突破困難找到出路。
以小背包為限的求生裝備攜行,首先必須建立個人慣用的求生工具及方法;並符合達
成登山目的之需求。雖然個人的差異頗大但仍應遵循下列順序及原則:
一.保溫與求溫 
二.分配糧食與飲水 
三.找出路。
一、保溫與求溫:
保溫為野外求生的第一要義,由於氣溫隨高度垂直遞減、夜間霧氣下降及幅射冷卻的
影響,山上的夜晚特別的冷,如果保溫不夠勢必第一個夜晚就掛了。要做好保溫的工
作不外是阻絕體熱的散失及增加身體的溫度。要阻絕體熱的散失,首先要找個有利的
地形構築避難場所以躲避風雨的侵襲,並由保溫原理中得知,必須由阻絕熱的傳遞途
徑及體溫共濟的方向著手。至於增加身體的溫度則可由生火、熱食...等取得。
二、分配糧食與飲水:要在野外找食物是不容易的,尤其對於野外動植物的獵取及尋
找,是一項專門的技術,需長期訓練方有所成,而為了飲水的尋找常使很多迷途者罹
難於溪谷。所以對於求生初期,應就身邊所有的糧食及飲水作適當的分配,對於延長
生存有很大的幫助。
三、找出路:當渡過第一夜後,應積極的尋找出路、製作標記或佈置等待救援的環境。
不論如何,這段期間應以積極自信的態度處之,盡量找事作可以避免心情陷入絕望。
穩定您的心情,尋求各種可能的方法發出求救信號;或回想迷途這段期間所走的地方
及方向,然後運用地圖判讀與導航的技術找到回家的路徑。
以小背包為限的求生裝備攜行,在明白上述想法後,以下將以筆者平常登山小背包的
內容提供各位作參考:
一、小背包:LOWE 25公升,睡袋防水袋一只;大垃圾袋二只;戶外用毛巾一條。
二、兩截式雨衣一套;保暖衣服一件;帽子兩頂(一頂為本會的登山小帽;一頂為毛線帽)。
三、開山刀一把;傘帶一條(10公尺長);工作手套一雙。
四、頭燈(含備用燈泡);微型瓦斯爐(含罐瓦斯)。
五、四人屋式外帳(或全天候塑膠布)一頂,含營繩若干。
六、醫藥盒:以塑膠藥罐為容器,內含一般外傷急救用藥、淨水片、綜合性感冒藥、胃藥...等。
七、求生盒:以一公升方鍋為容器,含蠟燭兩支、細繩、銅線30公分、鋼釘3支、暖暖
  包3只、反射鏡、鎂塊  、防水火柴、打火機、釣魚線、小刀、線鋸、小吸管、
  緊急糧食若干。
八、腰包一只:內含鹽、糖各一小罐(用底片盒裝)、求生紙、瑞士刀、打火機兩個、
  備用電池4~5個、細  繩若干、錢包(含身份証件及求生卡)、記事本、筆、
  小瓶裝萬金油、衛生紙、綜合式種子核果類食物一包。
九、地圖、指北針、手錶(含高度計)。
十、水壺及正規糧食若干。
除了上述這些裝備外,個人身上最好亦能穿著正確的登山服裝,並在腦袋裡裝有保溫原
理的及野外求生的觀念,如此便能達到整體的防護效果。 實際在現場運用時,完全視
當地之現有資源(包含您身上帶的及四週環境的)而定,雖然上述這些物品都可以獨立
使用,並發揮一定程度的效用。但它們更重要的功能是把它們當成開發工具,使用您的
大腦及這些工具,充份開發利用週圍的環境資源,才是最重要的。這類遷涉到臨場應變
的問題,如果光說不練是以真正靈活運用,所以必須經常現場實地操作以累積經驗。
以下僅就上述提及的各項物品的一般用法簡介如下:
一、當您迷失或遇險時,如果沒有即刻畢命的危險,應先深呼吸十次;或抽根煙以穩定
  情緒。然後拿出「求生卡」仔細的閱讀幾次。相信對您會有很大的幫助。尤其是對於
  那些遇事容易緊張的人更要記得。情緒穩定後仔細衡量您要繼續行動或是就地紮營,
  若要繼續行動那從此開始您所走過的每一步皆應留下明顯的記號,讓別人有機會找到您。
二、基本上往稜線尋路是正確的,但如果黑夜將至,應暫時離開稜線,乘天未黑之際
 (通常是下午三點左右)開始注意尋找避風地點及材火,並利用地形、山刀及外帳構築
  一個可以避風躲雨的露宿場所。(緊急避難所的構建另述)
三、如果環境許可,應盡量生火,生火不但可以驅寒亦可以防止野生動物接近。
  (生火技巧與方式另述)
四、溫度漸漸降低時,把您的毛線帽、手套及保暖衣物...等穿上,必要時使用暖暖包。
五、上述方法仍無法抵禦寒冷時,應生火取暖或煮一點熱食。如果無法生火取暖,
  則應採取蜷縮之坐姿,拿出求生紙將自己包覆,並在兩跨之間間隔點燃蠟燭取暖。
六、上述方法如仍無法奏效,應立即改採VBL(蒸汽阻絕)系統來禦寒,也就由三層穿
  衣法改為四層穿衣法。四層穿衣法的組成為:第一層為排汗層,第二層為蒸氣阻絕層,
  第三層為保溫層,第四層為防風層。前述攜行裝備中的大塑膠袋此時即可替代蒸氣阻
  絕衣,其用法是將其底部剪開並直接套在軀幹上。由於台灣的溼度較高,所以很容產
  生汗溼的狀況,故此系統在台灣並不是很適用。



【報名匯款】戶名:新北市山岳協會,國泰世華正義分行,帳號:271-50-603210-9
辦公時間:每星期二、四晚上7:00-9:00 郵政信箱:22099 新北市板橋郵政52號信箱 
地址:22049 新北市板橋區陽明街76號5樓(離新埔站 3~5 分鐘路程。)  Email:services@thma.org.tw
電話:02-22500059、22501129、22501126 留守專機:0919-309020、0919-309039 傳真:02-22502159